黄向春 HUANG Xiangchun, Ph.D.
教授
邮 箱:hisanth2006@163.com
教育背景
1987-1991,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史学学士
1993-1996,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专业,法学硕士
1999-2005,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史学博士
教学情况
讲授中国民族史、宗教人类学、东南汉人社区研究等研究生课程;讲授文化人类学专题、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概论等本科生课程。
科研领域
历史人类学、民族史与族群研究、东南汉人社区研究、区域社会文化史、口头传统与民间文献等。
学术交流
2012.3-2012.9,香港中文大学AoE访问学者。
2018.8-2019.8,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科研发表
1. 主要论文:
民俗与历史学的人类学化,《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地方社会中的族群话语与仪式传统:以闽江下游地区的“水部尚书”信仰为中心的分析,《历史人类学学刊》三卷一期,2005年6月。
地方史、地方文人与地方性知识的互动:以《闽都别记》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诸娘”与“唐部”:闽江下游民俗生活中的族群关系,《民俗研究》2006年第3期
文化、历史与国家——郑振满教授访谈,《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五辑,2007年。
从疍民研究看中国民族史与族群研究的百年探索,《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
“畲/汉”边界的流动与历史记忆的重构:以东南地方文献中的“蛮獠-畲”叙事为例,《学术月刊》2009年第6期。
“流动的他者”与汉学人类学的“历史感”,《学术月刊》,2013年第1期。
歷史•他者•漢學人類學(日文),《人類學と「歷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清代福建的“蜑民”与地方社会,《疍民文化研究》第二卷,2014年9 月。
“妖”与“魔”:50年代福州的地方传统与革命话语,《开放时代》2015年第2期。
“学术共同体”抑或“范式”:我所理解的“华南研究”,《开放时代》2016年第4期。
Going Beyond Pariah Status: the Boat Population of Fuzhou in the Chinese People’s Republic, in The Fisher Folk of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Xi He and David Faure edt., p181-204, Routledge Press, 2015.
2. 主要著作(译著):
《历史之岛》,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易隆格人的猎头》,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主持和参与研究课题
2003-2005,福建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第二期),明清以来闽江流域的蜑民与生态变迁(主持)。
2007-2010,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居峒砦”与“家浮筏”:民族史视野下的东南区域社会文化史新探(主持)。
2005-2012,福建省文物局项目,福建历史文化名镇(乡、村)专题调查计划(历史文化组)(参与)。
2010-2012,福建省文化厅委托项目,鼓浪屿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主持)。
2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华南民间口头艺术:社会、历史与文化传承(主持)。
学术兼职
2016-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秘书长
2015- 福建省民族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