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史

曾 玲

职称:教授、博导

电子邮件:

办公室:



曾玲,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陈嘉庚研究中心主任、厦门侨史学会副会长。曾任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南亚华侨华人史”、“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东南亚华人民间宗教”、“东南亚华人社会文献”,先后出版学术论著与东南亚华人社会文献汇编九部。在《世界历史》《文史哲》等中国核心刊物与海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自2001年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回返厦门大学以来,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国务院侨办、蒋经国国际学术基金、福建社科、广东社科、“商的长城”等十数项科研课题与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l 主持《商的长城》课题《新加坡华人社团账本研究》(2021-2023

l 主持广东社科基金课题《阴阳之间:新加坡广客坟山组织研究》(20162020

l 主持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加坡华人社团账本的整理与研究》(2013-2016

l 主持中国侨办课题《中华文化在当代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现况及我们的对策:以新马为研究个案(2007-2008)》

l 主持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基金课题《文化移植与华人社会之再建构:新加坡华人社会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计划(2006-2012

l 主持中国社科基金项目《海外华人宗教信仰研究:东南亚华人民间宗教之建构与现状(2008-2012)》

l 主持中国国侨办04-05年度课题《当代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l 主持福建社科研究“十五”规划(第二期)项目《东南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郑和研究(2004-2006

l 主持《新加坡福建社群与祖籍地关系研究(2003-2006)》,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进行的课题

l 主持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研究项目《商业都市中的宗亲组织研究-以厦门、新加坡、基隆为例(2001-2006)》

l 主持新加坡华裔馆研究计划《当代海外华人社团跨国活动研究(2000-2001

l 主持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课题《从宗乡组织看新加坡华人社会的本土化:以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的金石、档案资料为切入点(1997-1999

学术专著

l 专著《新加坡华人宗乡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月出版

l 编著《东南亚的“郑和记忆”与文化诠释》,安徽“黄山书社”,20086月出版

l 专著 《新加坡华裔丛书:福德祠绿野亭发展史1824-2004》(中英双语)新加坡华裔馆,2005年出版

l 专著《越洋再建家园: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8月第一版,20191月再版

l 专著《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崇拜与宗乡社群整合:以战后三十年广惠肇碧山亭为例》,台湾清华大学类学丛书(3),台湾唐山出版社,20008月出版

l 编著《新加坡华裔丛书:福德祠绿野亭文献汇编之一、之二、之三》新加坡华裔馆2005年、2006出版

l 《福建手工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研究论文

l 《印尼井里汶传统手稿中“郑和记录”的发现与研究——兼与<三宝垄与井里汶华人编年史>及其他文献的比对》,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21年第1

l 《从“华侨”到“华人”的重要转折》,《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2018810

l 《宗乡社团的推动与新世纪以来的新加坡华人文化》,北京,《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年第3

l 《凝聚、开放与融汇:新世纪以来的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源》2018年第2期,新加坡宗乡总会出版

l 《侨乡碑文中的新加坡华社领袖》,《源》2017年第4期,新加坡宗乡总会出版

l 《社团账本与二战前新加坡华人社团经济研究—以嘉应五属社群总机构应和会馆为个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4

l 《坟山庙宇的社群化与东南亚华人移民帮群组织之建构:兼对东南亚华人社早报会结构研究的新思考》,新加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外华人国际学报》,2015年第6

l 《以数字实录华人社会的历史图像:华人社团账本与二战前的东南亚华校研究》,山东大学《文史哲》2015年第1

l 《跨境发展的“文化闽南”:闽南文化研究的一个新思考》,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l 《一部研究东南亚华人的力作》,《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

l 《兼具“通俗”与“学术”的“图说石叻坡”》,《源》2014年第6期,新加坡宗乡总会

l 《社会变迁、国家因素与当代新加坡华人社会宗乡文化之复兴》,河南,《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1

l 《中国因素与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变迁》,河南,《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6

l 《移民社群整合与华人社团建构的制度化:新加坡福徳祠绿野亭(1824-1927)研究》北京,《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

l 《坟山崇拜与19世纪新加坡华人移民之整合》,云南大学《思想战线》20072

l 《社群边界内的“神明”: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妈祖信仰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

l 《中华总商会文献弥足珍贵》,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2006823

l 《社群整合的历史记忆与“祖籍认同”象征: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山东大学(文史哲)2006年第1

l 《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文献及其学术价值》,北京《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第4

l 《转型与调整:当代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变迁》,《暨南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

l 李亦园教授与东南亚华人研究:人类学的视野与方法》,北京《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第3

l 《评东西方文化撞击与新华知识分子的三种回应》,北京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2004年第3

l 《中国的“郑和”与东南亚的“郑和”》,《光明日报。理论版》20039

l 《华南海外移民与宗族社会再建:以新加坡潘家村为研究个案》,北京,《世界历史》2003年第6

l 《新加坡华人的龙牌崇拜初探——兼与祖先崇拜的比较》,《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

l 《阴阳之间——新加坡华人祖先崇拜的田野调查》,《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2

l 《研究和建构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接触区”——评刘宏〈中国-东南亚学:理论建构、互动模式、个案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

l 《认同形态与跨国网络:海外华人宗乡社团的全球化初探》,《世界民族》2002年第6

l 《新加坡华人宗乡社群认同形态的历史考察》,载《新马华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联合出版,20026

l 《坟山组织与华人移民之整合—十九世纪新加坡华人建构帮群社会的历史考察》,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总论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出版

l 《“虚拟”先人与十九世纪新加坡华人社会:兼论海外华人的亲属概念》北京《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第4

l 《新加坡华人的社群共祖与宗乡社群之整合:海外华人祖先崇拜的思考》,〈社会、民族与文化展演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13月出版。

l 《坟山组织、社群共祖与帮群整合-十九世纪的新加坡华人社会》,《亚洲文化》第24期,新加坡,20006月出版

l 《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的建立及其社会文化意义》,载《新马华族文史论丛5》,陈荣照主编,新加坡新社出版,19993月。

l 《一个聚族而居的华人村落的建立与运作-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华人村落的调查研究》,《亚洲文化》第21期,新加坡,19976月出版

l 《华人民间文化-新加坡文化的重要资源》,1999414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

l 《从中元节历史看其社会功能》,1998916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

l .《会馆对新加坡教育发展的积极贡献》,1998820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

l 《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华人的坟山组织与“春秋二祭”》,《源》2001年第2期,新加坡宗乡总会出版

l 《台湾汉人社会的宗亲组织》,《源》2000年第3期,新加坡宗乡总会出版

l 《台湾汉人社会本土化历程中的宗族和庙宇》,《源》1999年第2期,新加坡宗乡总会出版。

l 《海外华人百科全书。侨乡篇》,新加坡华裔馆,1998年出版。

l 主编《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175周年》纪念特刊,1999年出版(非卖品)

l 《怡和轩俱乐部发展史》,《怡和轩俱乐部一百周年纪念特刊》,1995年出版(非卖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