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考古专业师生在平潭开展暑期实践

时间:2019年07月02日

浏览:

6月5日至6月8日,我系考古专业部分师生赴平潭县壳丘头、榕山、东花丘等遗址进行了为期4天的暑期实践,主要内容包括遗址考察、考古出土材料整理和采集、考古遗址公园参观等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葛威老师带队。

平潭史前遗址群是我系考古专业的田野实践基地之一。长期以来,我系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厦大考古系师生也参与了当地数个遗址的发掘工作。本次暑期实践地点主要集中在平潭壳丘头及其附近的遗址区域。下面对本次暑期实践做简要介绍。

一、考古出土及周边环境材料采集

壳丘头遗址位于平潭县南垄村,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五千到七千年,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年对壳丘头遗址的年代、器物、文化来源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较多,但是在动植物考古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次考古实习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对壳丘头遗址的出土重要动物材料进行采集取样,并进行后续的实验室研究。实践队员对壳丘头遗址出土陶片进行了观摩,对出土贝壳、动物骨骼进行了整理,并根据需要进行了重新编号。在选取了合适的实验样品后,进行了细致的取样。值得一提的是,为配合此次实习,文物管理方还特意邀请了我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玉柱先生。在尤先生的指导下,师生一行对尚未确定的动物骨骼进行了鉴定,同时,尤先生还不辞劳苦,给队员们讲解鉴定方法及动物考古的相关知识,队员们受益匪浅。

实践队员观摩陶片

尤玉柱先生指导实践队员鉴定动物骨骼

二、平潭遗址群的考察

除了室内整理和采集工作,师生一行还对榕山遗址、壳丘头遗址、东花丘遗址考古公园等进行了考察。这三处遗址的发掘厦大考古专业都有参与,目前考古工作都已经结束,有的进行了原址填埋,有的被暂时覆盖处理,有的建立了考古遗址公园展示。通过走访,师生也对考古遗址的后续处理方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在考察中,师生还在遗址的周边区域采集了部分现生植物,通过阅读发掘报告,得知在遗址中同样出土了相同的植物遗存,期待通过后续的科技考古分析,在植物考古等研究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部分实践队员在壳丘头遗址前

发掘后的榕山遗址

在平潭南岛语族国际考古研究基地,目前围绕东花丘遗址区已经建成了考古遗址公园,包括遗址展示区、考古发掘区、专家生活区等部分。实践队员在考察中发现,利用本地传统民居,原本展示效果很差的史前遗址变成了集考古研究发掘、公众考古传播、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地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考古工作的时代特点。在工作中,更不时遇到慕名而来的游览群众前来参观。对于思考当下大热的公众考古,师生分享了各自的见解,这种中型遗址的保护保存方法,也体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思路。实践队员认识到,考古人不只要关注文物本身,更要关注其当代的价值阐释与构建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考古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有文物库房、博物馆、考古工作室、休憩民居等。在此进行考古研究,也激发了队员的学科兴趣,考古并不只是辛苦与耕耘,也可以变得生动与有趣。作为南岛语族起源研究的重点区域,平潭考古的重要性将会越发凸显。

本次考古实践时间短,任务重,考古队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遗存调查、出土材料取样等工作,还得到了专家的指点和建议,收获良多。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南岛语族考古研究中心负责人范雪春先生及其它考古工作者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撰稿:蔡文超 供图:蔡文超、范雪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