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陈博翼副教授在国际核心期刊《东南亚研究学刊》发表论文

时间:2021年05月31日

浏览:

2021年4月,人文学院历史系陈博翼副教授在国际核心期刊《东南亚研究学刊》(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发表论文“The Hokkien in Early Modern Hoi An, Batavia, and Manila: Political Agendas and Selective Adaptions”(近代早期会安、巴达维亚和马尼拉的闽南人:政治议程和选择性适应)(JSEAS52.1: 67-89)。

以往关于东南亚华人的研究,大多强调华人勤劳工作、日常艰辛、经济成就、与本地人和平相处、遭受屠杀等面相,较少关注其对秩序挑战的一面,更没有试图去解释不同面相所显现的背后机制。本文尝试探析近世东南亚三个地区的政治议程和其所具有的社会环境如何影响闽南人的活动。文章认为,不同的闽南人行动及其结果受到当地统治者或殖民势力主要的政治议程和斗争很大的影响,导致其作为“挑战者”或“合作者”的选择适应性行为。在马尼拉和菲律宾群岛许多地方,挑战者非常突出;在会安和广南其他地区,合作者和挑战者皆有不少;相较之下,合作者在巴达维亚与荷属东印度其他地区尤为突出,显示出不同系统的制度性特点。

本文旨在增进我们对于华人寓居者在海外东道国社会及其历史关联之间不同适应的理解。它探讨了在什么条件下离散的“特殊性”被建立起来。案例研究显示,离散社区中总是既有合作者又有挑战者。会安、巴达维亚和马尼拉充满着闽南社区商业繁荣的特征,尽管如此,闽南人在这些地区却逐渐发展出不同的适应性路径。异国社区在相似情况下的不同行动和结果受到君主制或殖民政治议程的推动或强烈影响,只有在特定的地方条件下,寓居者才会在东道国社会遇到或制造问题。这部分是由于其在不同的社会中有选择地适应造成的,也反过来重塑着当地的政治路径和生态。

创刊于1960年的《东南亚研究学刊》是国际顶级期刊之一,刊载内容涵盖东南亚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及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菲律宾、东帝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还包含东南亚各语言写就的著作的书评,是少数同时收录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的刊物,编辑部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陈博翼副教授在历史系主要讲授“东南亚史”“近代早期东南亚文献选读”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三宝垄和井里汶编年史译注研究”等项目,近两年在European Review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东南亚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重要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