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东南考古发展论坛于2021年5月22日-23日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社科处林木顺副处长在开幕式致辞时回顾了我校考古专业自1973年设立以来逐步形成立足东南,面向海洋等专业特色的学科发展历史。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曾指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林木顺副处长希望各位与会专家借此机会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东南地区考古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人文学院高忠华书记特别提及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6日致厦门大学建校百年贺信中提到的“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冀望厦大考古在新百年、新征程中满足新的要求。
福建省文物局傅柒生局长强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厦大考古学科的发展,强调 “这是考古最好的时代,应有最好的作为”,东南考古恰恰是厦大考古的特色与气派所在,希望努力搭建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发展平台,做好这个既是专业、也是文化和政治的系统工程。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王永平院长也表示,将助力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在省内的田野考古实习基地、水下考古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等。
图1 福建省文物局傅柒生局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约50位考古专业历届校友代表和在校考古教师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1、东南区田野考古新发现:广西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人类化石材料,福建新石器时代晚期印纹陶的研究,武夷山新石器时代到闽越国时期的遗址和墓葬,浙江东周时期的土墩墓的发掘,安徽先秦战汉时期乐钟音列与编列制度研究,江西五代——北宋窑址发掘和福建明清时期窑址的调查等。
图2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肖发标研究员做报告
2、沉船考古工作成果:浙江宁波“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工作的汇报;从印尼“黑石号”沉船分析该艘阿拉伯商船运载中国长沙窑瓷器销往海外及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
图3 上海博物馆前副馆长陈克伦研究员做报告
3、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从良渚文化玉器的传播论证“黄帝杀两暤、蚩尤而为帝”的考古学证据,提出黄帝的都城即陕北神木县石卯遗址的新认识;从中原族群和百越族群的关系入手,分析青铜时代南方百越地区社会复杂化和中原化进程协调统一的关系,指出青铜时代百越族群对最终形成中华文明大一统局面的物质及精神文明的贡献。
图4 南京博物院陆建芳研究员做学术报告
4、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福建省四项世界遗产的申报及管理汇报,考古遗址保护方案,文物保护、利用和服务社会经济的探索。
5、敦煌莫高窟研究与西北考古:敦煌莫高窟第143窟的调查研究报告,从西北考古工作的心得寄望于东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需要做的洞穴遗址调查与发掘等。
6、科技考古:冀望在新文科背景下,加强与跨学科研究者的合作,不断吸收其它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加以应用,以切实提高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影响力。
会议还举行东南考古发展座谈会,历史系考古专业蔡保全教授首先向校友汇报近年来考古专业的师资力量、学生培养以及野外工作等情况,并倡议今后东南考古发展论坛在各省轮流举办,逐步扩大东南考古的影响力。与会校友以亲身经历谈及由于考古教师的短缺导致学生田野考古基本功训练不足、厦大声誉受到明显的影响,希望学校努力抓住当今考古学科的发展机遇引进人才,做好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田野考古实操能力培养,借助科技手段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用好校友资源,弘扬厦大考古专业立足东南、面向海洋的专业特色!各位校友也衷心祝愿母校考古专业未来蓬勃发展!
图5 第二届东南考古发展论坛座谈会现场
撰文 邓婉文
摄影 刘秋城
审核 蔡保全 王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