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1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跨学科与国际化暨纪念傅衣凌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厦门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8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鹭岛,共同追思傅先生的治学理念与学术贡献。
开幕式上,厦门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孙理,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席陈昌生,厦门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杨国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郑学檬发表致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日根教授主持开幕仪式。孙理表示傅衣凌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人。傅先生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形成了特色鲜明治学风格,为厦门大学历史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学校人才培养鞠躬尽瘁,厥功至伟。陈昌生表示傅衣凌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他渊博学识、作风正派,高度评价了傅先生对社会特别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
杨国桢教授从学术脉络与学科建设两方面阐述纪念傅衣凌先生诞辰110周年的重要意义,并激励后学不忘初心,担当学术使命。陈孔立教授展示“厦门大学历史系一九五〇秋迎新会纪念”照片,缅怀傅衣凌先生,并从台湾史研究的角度肯定了傅衣凌先生在台湾史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郑学檬教授强调傅衣凌先生在研究中始终秉持知人论世方法,关怀现实社会问题,他的研究富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接着傅衣凌先生学生代表发言。北京工商大学刘秀生教授回顾来厦大求学傅衣凌先生的学术历程,并以自己在明史的具体研究中的心得,向傅衣凌先生致敬。北京大学李伯重教授感怀恩师傅衣凌先生的谆谆教诲与倾心栽培,从以学术为志业、跨学科方法、国际视野三个方面梳理傅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认为傅先生是他那个时代少有的真正学贯中西、多学科兼通的学者。
分组讨论现场
本次会议共设有6场大会演讲以及3组专题报告,发表论文65篇。与会学者回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路径,围绕傅衣凌先生的国际视野、跨学科整合、现实关怀等研究方法展开研讨,并结合各自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对傅衣凌先生的学术缅怀与自身的学术研究方法内化于一体。
11日上午,厦门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张侃教授主持会议闭幕仪式。厦门大学历史系郑振满教授、曾玲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谢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超群研究员进行主旨发言,他们以自己具体的学术研究和治学理念得益于傅衣凌先生之处,向傅衣凌先生致敬。厦门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支平教授最后对大会进行总结,并对后辈学子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傅衣凌先生的治学风格和治学精神,特别是如何将傅先生曾深入研究的农民战争问题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等领域加以与时俱进地拓展,提出殷切希望。他最后强调继承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是纪念傅衣凌先生最好的方式,也是后学共同的学术使命与担当。
全体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今年是傅衣凌先生诞辰110周年,也是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40年前,傅衣凌先生被遴选为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也是在这一年,他倡导创办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学术刊物。今天厦门大学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重镇地位,得益于高瞻远瞩的傅先生所奠定的基石。
整理:洪钰琳
审核: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