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主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承办的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研究生论坛在厦门举行。会议面向广大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征文,受到广泛关注,共收到论文169篇,其中研究生论文91篇。受疫情影响,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土耳其安纳托利亚文明研究所等机构的近80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代表莅临厦门宾馆参加了本次会议,另有4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以线上方式参加了会议。
10月30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历史系许二斌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社科处高和荣处长出席大会并代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致辞。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理事长刘景华教授和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李莉教授分别代表中世纪史学会与会议承办方致辞。
开幕式后,大会进行第一场主题报告会。第一场主题会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徐家玲教授主持,《经济社会史评论》副主编任世江先生进行点评。天津师范大学刘景华教授做了题为《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与时偕行》的主题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世纪史研究的变化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王晋新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尼德哈特的《历史》对于研究加洛林王朝的史料价值,以及国际学界对该文献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人民大学徐浩教授的报告通过解读原始材料,对转型时期英国限奢法令的社会背景、内容与特点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暨南大学李云飞教授的报告探讨了加洛林王朝主教选任的实际程序和隐性制度,认为体现在公文、信函中的实际程序与隐性制度相较于体现在法律文本中的显性规范更为重要。厦门大学许二斌教授的报告依据中世纪晚期意大利雇佣兵的史实,对马基雅维利提出的雇佣兵“无用”与“不忠”说法进行了辨析。
10月30日下午,大会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会议共设置了六个分组讨论会场,其中第一至第四组为线下会议,第五组与第六组为线上会议。本次会议分组讨论的论文数量众多,时间跨度涵盖了自中世纪早期至近代早期,地域范围涉及西欧、北欧、东欧至中东及东亚,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宗教史、文化史、军事史、情感史、法律史、艺术史及古文书学等。呈现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涉及领域多的特点。分组讨论过程中,除了学者和研究生汇报论文外,还设有专家点评、提问和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及研究生发言踊跃,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10月31日上午,大会进行第二场主题报告会。第二场主题报告会由聊城大学李增洪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龙秀清教授进行点评。东北师范大学徐家玲教授的报告分享了《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第一卷的译后杂感。上海师范大学李新宽教授的报告讨论了中世纪晚期英国消费社会问题,认为中世纪晚期英国社会虽然在消费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这种消费的性质和内容并不符合消费社会的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王超华研究员的报告介绍了国外关于中世纪英国工资史研究的最新趋向,特别是围绕该问题存在的主要争论。华中师范大学沈琦教授的报告讨论了水权之争与中世纪英格兰河道治理问题。最后一位进行主题报告的是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嘉欣,其报告对14世纪早期英国大量出现寡妇产请愿的原因、寡妇在请愿中使用多种文本策略,及寡妇产的性质、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二场主题报告会后,大会进入闭幕式环节。闭幕式由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浩教授主持,先由各小组代表向大会汇报本组的讨论情况。随后,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副理事长王晋新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总结。在全体参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会议圆满结束。
本届年会首次以学术年会与研究生论坛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得到了国内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及一些在国外就读的青年学子的积极响应。研究生参会论文由中世纪史学会学术委员会根据学术质量进行遴选,确定研究生论坛入选名单并予以公布。所有与会研究生都在各个分组汇报了自己的论文,其中特别优秀的研究生论文还被列入大会主题报告。这些举措激发了与会青年学子的荣誉感和学术热情,在加强国内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的学术传承,促进青年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本届年会的另一大亮点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展高质量的学术研讨。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复杂,仍有近8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来到现场参加会议,充分体现了与会代表对于学术交流的热情与渴望。正因为如此,绝大部分参会者都是从开幕式、分组讨论到闭幕式完整地参加了会议的每一个环节。会议承办方严格的防疫措施保障了会议的安全、有序进行,与会代表的学术热情则使本次会议成为一场高质量的、成功的学术研讨会。
撰稿|许二斌 王乙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