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厦大南强世界史系列讲座纪要|黄仁伟谈丁则民治学贡献:边疆史是理解美国霸权的钥匙

时间:2022年09月15日

浏览:

海报上的人物素描来自丁则民的大弟子王旭之笔



一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史是理解美国历史的钥匙”,这句既诗意又理性的话,并不是《飘》之类西部片的注脚,而是一场典型学术讲座“丁则民先生对中国美国史研究的贡献概述”的点睛金句,源自特纳“边疆史学”的结论,也是主讲者黄仁伟对导师丁则民先生治学功力、远见和踏实的叙事概要。


丁则民先生(1919-2001)是燕京大学、西南联大的高材生,1947年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美国史。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舍弃博士学位回国报效,从1952年起在东北师范大学深耕学问,成为中国美国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奠基人之一。主讲者美国问题专家、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院长黄仁伟,是丁则民先生的首批硕士和博士。


6月17日的讲座是厦门大学历史系王旭教授主持的美国史系列讲座首讲。在俄乌冲突未见尾声,在中美博弈进入长周期之际,追思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奠基者前辈,不仅是学术溯源,更是认识美国的深化和拓展。“边疆史揭示了美国霸权的本质”“移民史是理解美国政党政治的钥匙”,黄仁伟的点评串联着两代人的学术诉求,也将报效国家的宗旨不断传递。这是一场理解历史和当下、学人与大众、中国和世界的点睛报告,它交给听众好几把取真经的钥匙。



中国美国史学会的

三位爷爷和一位奶奶



记者对丁则民先生早有耳闻。当年在西南联大时,丁则民的兄长丁则良被杨振宁的父亲、西南联大图书馆长聘请为其家庭教师,以提升杨振宁的国学根基,丁则民比杨振宁也就年长3岁。


这次讲座中,丁则民先生是作为中国美国史学会的四位创始人之一出场。“中国美国史学会有四位创始人,三位爷爷,一位奶奶,都是留美回来的学者,他们被尊为Founding Fathers and Founding Mother。”黄仁伟描述这个可敬的群体。


黄绍湘(1915-2015),中国美国史学会创始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国内第一本《美国通史简编》的作者。中国首部《美国通史》六卷本,是在1979年启动、1990年代出版的,进入新世纪又出了第二版,几代学人不懈奋战终于完成。黄绍湘独自撰写通史简编,“她是清华大学‘一二·九’运动骨干、地下党员,在周恩来领导下的重庆《新华日报》工作,后来去哥伦比亚大学读美国史硕士后回国。”黄绍湘先生是国内第一位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撰写和研究美国史的学者。


刘绪贻(1913-2018),美国史学会创始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大学教授,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回国。60岁后开始研究美国史,80岁达到研究高峰。这位106岁的老寿星有很多故事。黄仁伟回忆,“黄绍湘先生的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刘绪贻先生的自由主义风格之间时常有所争论,对我们这些研究生却很有启发。”


杨生茂(1917-2010),美国史学会创始副会长,美国外交史和世界近代史开创者之一。1941年至1946年在斯坦福大学主修美国新闻学专业。他创办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使之成为全国美国外交史的研究基地。


轮到丁则民先生出场了。“丁先生也是美国史学会创始副会长,他的研究和前三位老先生有什么不同呢?”黄仁伟梳理了导师的四大研究领域,前三块都是丁先生独家专长。一是早期研究的美国排华史和美国—拉美关系;二是美国史学史,包含特纳的边疆史学、进步学派的经济史学和新左派史学等;三是美国移民史和西部史,“丁先生是这几个领域的开山鼻祖。”四是19世纪后半叶美国史,主要是美国内战史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史



《美国排华史》:

最早认清何谓“美帝国主义”



1950年代初,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果断地展开抗美援朝,“一拳打开去,免得百拳来”,为刚成立的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对于美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很多国人并不清楚。在中国知识界亟需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丁先生是国内最早开展对美国研究的学者之一。


*《美国排华史》和《帝国主义侵华史》出版


丁则民先生1950年回国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教研室工作。当时他开始研究美国排华史,1952年写成专著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本小书只有3万字,对史料精心挑选,全面梳理19世纪后叶美国的华工移民史,深刻揭露美国排华政策由来以及华人对美国西部开发的贡献。”


这本小书紧扣五个关键词:华工、移民、大铁路、淘金热、排华潮。华工大量来到旧金山,用辛勤汗水修筑了西部大铁路,推动了美国西部淘金热,僻远的西海岸由此繁华起来。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这是美国第一部排除华人的移民法,剥夺和限制华工在美合法权益,并对华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


无独有偶,丁则民的同学丁名楠在此同时写了一本《帝国主义侵华史》。“这被传为美谈。两位西南联大的高材生共同做了一件事情。丁名楠写了美国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事实,丁则民写了中国人在美国受迫害的事实。”黄仁伟提及,西南联大的组成之一清华大学最早是由美国人用庚子赔款建成,也用此款项资助中国留学生赴美,很多知识分子对美国怀有模糊的亲美倾向。“丁先生的书对于澄清这种倾向有所作用。当时研究美国史十分困难,但是老一辈认知的清醒透彻即使到今天仍然是新一代学者望尘莫及的。”


*美国—拉美关系的“熟果政策”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丁则民先生调入东北师范大学,工作五十年直至退休。1960年代初,丁先生紧接着研究了美国的古巴政策,并在1962年至1965年发表了6篇美国与拉美关系的论文。1959年,古巴推翻了亲美政权,建立了西半球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丁先生就从美国怎么占领古巴开始研究。黄仁伟继续介绍,“丁先生推出一个概念——熟果政策,美国与西班牙交战,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战败了,美国将古巴作为自己的附属国。在古巴水果熟了就会落下来,落在佛罗里达半岛,成为美国的果子。可是卡斯特罗革命把这个果实收了回去,令美国非常恼怒,一直封锁至今。”


关于美国的拉美政策,黄仁伟梳理了丁先生的四个关键词:门罗主义、大棒加胡萝卜、金元外交、新殖民主义。对于新殖民主义,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就是“控制而不占领”,不是欧洲老牌资本主义的兼并方式,其实是担心占领后的负担太重,本质上并无大异,这就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掌控古巴经济命脉,都是新殖民主义的表现。


“拉美政策是美国外交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起点,此后可能与杨生茂先生的外交史研究有所错位,丁先生在1970年代后期转向了美国国内史研究。”



美国边疆史:

理解美国扩张/霸权的钥匙



“从美国史学史,可以找到美国扩张主义的根源之一。丁先生是中国研究美国史学史最早也最完整的学者。”黄仁伟如此定位。


*特纳边疆史是理解美国扩张的钥匙


说起美国史学史,不少人觉得陌生。1981年丁先生从东北师大到哈尔滨师大做美国史学史讲座时,77级历史系学生黄仁伟很难理解美国史学史和美国历史的关系。“我至今后悔当时没有好好钻研史学史。”丁先生的史学史研究由三大块内容组成:特纳的边疆史/地域史进步史学的经济史学派以及新左派史学


特纳边疆史学是美国历史学的奠基学派。黄仁伟介绍,特纳一生主要是写了一篇论文,就奠定了他在美国史学的历史地位。特纳的核心观点是“一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是理解美国历史的钥匙”。在移动过程中产生了美国各个州,产生了美国南部和北部的斗争,最后变成内战;在移动过程中修起大铁路,吸引大量欧洲移民,到达太平洋沿岸,美国成为两洋大国;修筑铁路集聚巨大资金,形成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特纳的边疆学派有其深刻内涵。首先,由此衍生出的地域史是构成美国整体史的基本板块,分为北部、南部、西部。当代的东北部基本是支持民主党的蓝色,历史上是共和党的发源地;当代南部是支持共和党的红色,早期是民主党的大本营,由此构成美国政治力量的版块重组。



其次,特纳以地域理论参与联合国框架设计,世界政治也是由地域板块构成的。其三,边疆史对美国外交战略有深刻影响,是美国扩张主义的思想根源之一。黄仁伟分析,美国向西移到加州的边界,但扩张没有结束,继续向西到夏威夷、到菲律宾、到中国东部沿海,跨过整个太平洋不断向西,“一条移动的边疆,就是美国向海外扩张的历史。”从陆地边疆向海洋边疆的扩张,比如二战后西向扩到亚洲的第一岛链,向东进入欧洲扩到苏联华约的“铁幕”,直到当前北约东扩引发俄乌冲突,也有“边疆”的影子。两个边疆合在一起就是全球霸权。除了地球上的扩张,这种边疆也被美国从平面延伸到太空,形成高边疆;目前又勾勒了高科技的“新边疆”。


美国的扩张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从何而来?从边疆而来。黄仁伟借用特纳的语法,“特纳边疆学说是理解美国扩张和霸权的钥匙。”


*进步史学思想直接影响了罗斯福新政


美国学者对本国历史的剖析和批判不仅在特纳边疆学这里有呈现,以查尔斯·比尔德为代表的进步主义史学,和新左派史学也有充分表达。


进步主义史学兴起于1900年到1920,当时美国国内阶级斗争很尖锐,垄断资本主义和美国工人、进步知识分子斗争激烈。大量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美国宪法。进步主义史学导致进步主义的社会改革。罗斯福新政充分吸收进步学派的思想。“丁先生通过研究进步学派讲清楚了这一点:美国宪法是开国元老们不同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并决定了宪法的基本构成。宪法的核心并不是后来反复传播的民主、自由理念,而是经济利益。”黄仁伟感佩,丁先生的有关查尔斯·比尔德的论文,比1982年出版的汉译名著《美国宪法的经济解释》更早。


新左派史学随着1970年代反战运动而兴起,它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展开充分批判,它的反面是“新保守主义”。当年的代表人物是马库塞、威廉姆斯和林达克等,现在美国新左派代表是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乔姆斯基。新左派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的美国研究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我们今天批判美国霸权主义的有力证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西部史/移民史:

理解当代美国政党政治的关键



提到西部史,黄仁伟自豪地说,“东北师大是国内美国史学界唯一的西部史研究基地,具有填补空白和奠基的作用。”西部史和移民史有时合二为一,有时一分为二。西部史和南部史、东北部史是三足鼎立。西部面向亚洲,与亚洲的关系是西部史的有机组成。


美国移民史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移民史。“熔炉”和“拼盘”是美国种族关系的特点。拼盘的意思是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种族关系衍生出政党史,移民史是理解当代美国政党政治的关键要点。


当年黄仁伟在长春书店里买到一套上中下三册的小说《移民》,讲述加州华人移民和白人的关系。丁先生得知后,他让我立刻把书给他送去。“后来再也没有归还,可见当时丁先生对研究移民史的用心良苦。”在1980年代,丁先生就写下了11、12篇论文。“丁先生有远见但从来不说出来,他同时也是只耕耘并不问收获。”此后黄仁伟对美国外交和内外政策的研究都离不开当年丁先生对移民史研究的熏陶。


从方法论上看,美国西部史可以展开为不同的次领域研究。包含城市、铁路、矿业、畜牧业、农业、金融、环保、印第安人、妇女等。“美国大量开发西部后,发现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比如创建黄石国家公园。由此产生了环保史学,这是美国环保的起源,又是世界环保的源头。”



《美国通史》第三卷:

揭示深层结构的垄断资本主义史



在《美国通史》六卷本的编撰中,丁先生主持第三卷编写,题目是《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0-1900年》,主要讲内战到美西战争。该书从1980年代初就开始编写,到1990年6月出版。美国历史的许多大转折都发生在这个阶段。丁先生思考的透彻性和前瞻性在第三卷中得到充分体现。


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其背景是美国对英国霸权的超越。又如,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上程度最高、形式最完整,从工业垄断到金融垄断,形成了美国金融帝国的基础,至今仍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核心。由此引发阶级矛盾激化,产生工人和农场主两大运动,加上政治腐败,推动了城市改革,进步主义运动是新政的前奏。第三卷把所有矛盾都连成一片,揭示了美国近代到现代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变。



“这一块内容,当时很少有人重视。丁则民先生把常人尚不能认识到的那部分美国历史清晰地揭示出来。”这是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研究。当时丁则民带领学生研究反托拉斯法、美联储体制等。黄仁伟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反托拉斯法”条目的撰写。近年来学术交流时,许多人往往不相信我们在1980年代就已经研究“美联储”机构。丁则民先生就是这样训练弟子们的“童子功”的。


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在1983至1984年之际,教育部每年拨款2-3万美元给东北师大购买外文书。弟子们就查询英文版“Books in Printing”,从密密麻麻的小字里查找合适的书目,有些是工具书,有些是系列套书。“我们简直像知识的暴发户一样兴奋。”加上旧金山图书馆的赠书,其中有全套美国《历史评论》杂志。


丁则民先生对美国史学科上的几大贡献——建立东北师大美国研究基地美国史图书资料中心参与中国美国史学会的建立,都是在黄仁伟攻读硕博期间所见证的。


尽管是严肃的“贡献概述”报告,但黄仁伟穿插着历史照片,将丁则民先生的精气神展现得栩栩如生。时而是西南联大,时而是朴素的书房,时而在学术会议的途中。顺着他的描述,线上的听友仿佛看到,1982年初一场大雪,刚刚从哈尔滨师大毕业的黄仁伟和师兄王旭一起,满怀期待地到长春火车站迎接导师,63岁的丁则民先生则刚出访回来,意气风发。黄仁伟的学术生涯从此就和丁先生结下不解之缘。2019年,丁先生冥寿100周年,几代弟子都缅怀导师“用少的话讲多的事”,深切怀念导师的为人、为学。老师的前瞻性和透彻性有些是几十年后学生们才领悟到的。


当厦门大学王旭教授开启美国史系列讲座时,黄仁伟欣然答应大师兄之邀开首讲。与美国史研究告别近30年,他重新又回到1980年代到1990年代,带着当下的研究新视角,梳理导师的洞见,以“接着讲”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研究并借鉴美国的经验,服务大局奉献祖国”,黄仁伟对导师的评价,实际也成为对自己及后学的鞭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