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星期五33005357cc拉斯维加斯主页地址南强世界史系列讲座暨强基拔尖人才培养系列讲座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徐晓旭教授发表题为“言必称希腊:古代希腊人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的专题讲座。本场讲座主要围绕古希腊的语言文字展开,介绍了有关印欧语系、希腊词源、希腊方言、希腊字母等基本知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徐晓旭教授发表于《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第1期第36-49页的《历史语言学、考古学与希腊人种族起源》一文。
首先,今天讲“言必称希腊”,但“希腊”究竟指哪一人群?至少在希腊人自己看来,他们族群认同离不开共同使用的希腊语言。正如希罗多德借笔下雅典使者之口所言,希腊人具有共同的血缘与语言,以及共同的神庙与祭礼。希腊语是维系希腊族群认同的重要纽带。
接下来徐老师谈到了共同的希腊语是何时形成的呢?徐老师通过上溯至印欧语系的历史来说明共同的希腊语形成的源头。所谓的印欧语系,最早由英国人威廉·琼斯于1786年提出,当时他结合梵语、拉丁语、古希腊语、凯尔特语、波斯语等语言在词汇与语法上的相似性,推测这些语言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之后,历史语言学逐渐发展,学者找到不同古代语言中的相似词汇,总结出同一词根从A语言到B语言所发生音变的系统性规律,再利用这些音变规律,返回去鉴别最初的相似词汇当中哪些才是“真正”(同源概率更大)的同源词。学者通过细致的比对,便能构拟出所谓的“原始印欧语”(不一定真实存在),原始印欧语的语法及词汇相当于取目前已知各种印欧语的“最大公约数”。1868年德国学者施莱歇尔就用“构拟”的原始印欧语书写了一则题为“AVIS AKVASAS KA”(《绵羊与马》)寓言故事,用来形象生动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一传统之后延续,从事印欧语系历史语言学的学者也会改写施莱歇尔的寓言故事,来展现研究的最新进展。
谈及语言的起源后,徐老师继而谈起最早讲印欧语的族群生活的地点。目前,这种单一起源地理论陷入瓶颈,无论借助历史语言学、考古学还是古DNA的证据都很难锁定某一确定的共同起源地点。现在有两种流传较广的理论:一种是安纳托利亚起源说。随着新石器时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考古学对这种观点中阿纳托利亚农业扩散到巴尔干的论证环节给予了一定的证据支撑;另一种是黑海、里海北部草原起源说,自公元前4500年起,生活在这一片区域从事狩猎、畜牧活动的民族伴随着其特有的马匹崇拜文化逐渐向东南欧、高加索等地扩张。
无论从何处起源,对于巴尔干半岛而言,印欧语族都属于外来人口,换言之,先前的居民并不说希腊语。希腊语就语法而言,虽然是一门比较保守的印欧语,亦即具有不少源自原始印欧语的语法特征(名词三性、五格,动词三时、三体、四式、三语态);但词汇方面已经经历了一次“大换血”。比如古希腊语中常见的海、岛、橄榄、无花果、葡萄、月桂、水仙、风信子、披萨草、鹰嘴豆、迷宫、雅典娜、克诺索斯等词汇从词源学的角度而言很可能都来自原先非印欧语人群的历史遗留(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些底层语言可能是其他的未知印欧语),故而很难与其他印欧语系语言的词汇构建起可靠的同源关系。总之,古希腊语尽管存在着许多非印欧语的痕迹,但对于原始印欧语的构拟仍旧至关重要。
古希腊的语言、文字长期并不统一。就语言而论,古典时期的希腊语分为阿提卡-伊奥尼亚方言(阿提卡方言是雅典的方言,也是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索福克勒斯等人的方言;伊奥尼亚方言分布于小亚细亚西海岸中部,是泰勒斯、希罗多德的方言);阿卡迪亚-塞浦路斯方言(与迈锡尼时期的古代希腊语最为接近,阿卡迪亚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与塞浦路斯岛相去甚远,分居两地可能是移民的结果);西部方言(主要涵盖西北希腊,亦包括斯巴达、克里特岛、罗德岛等地使用的多里斯方言);爱奥利斯方言(忒撒利亚、彼奥提亚、莱斯玻斯等爱琴海北部地带);庞菲利亚方言(位于今土耳其南部,分布范围狭窄)。希腊化时代,上述方言中文史哲传统最为丰厚的阿提卡-伊奥尼亚方言发展出了所谓的“共同语”(koine),也成为了新约《圣经》所使用的语言。
就文字而言,最初使用线形文字。线形文字A(公元前18-14世纪)像两河一样书于泥板,书写文字不明,可能并非希腊语,但文字系统与线性文字B之间有发展关系。用来书写希腊语的线性文字B(公元前15-12世纪)为音节文字,即一个符号代表一个音节、并无单独的辅音字母,最初借助于文献中出现的地名等专有名词作为突破口成功破译(如克诺索斯拼作ko-no-so=Konossos)。希腊字母则起源于腓尼基字母。但腓尼基人的文字体系像埃及圣书体或是乌伽里特的楔文字母一样并不书写元音,希腊人创造性地将希腊语中不存在的不送气声门音字母(阿拉伯语‘埃利夫’,ا)以及咽音字母(阿拉伯语‘阿因’,ع)用来表示元音a(α)和o(ο),在此基础上还创造了新的字母用来表示长o、送气的清辅音p、送气的清辅音k、双辅音ps与ks。
德国学者(Adolf Kirchhoff)在1867年提出了的分层设色地图,希腊字母的使用区根据用法不同被分为了绿色、红色、浅蓝、深蓝四块:绿色区(克里特岛及其附近岛屿),红色区(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希腊中部),浅蓝色区(雅典附近),深蓝色区(整个小亚细亚西部及爱琴海北部)。雅典原先属于浅蓝色区,但公元前403(或402)年,在时任执政官(Eucleides)的建议下,雅典改换伊奥尼亚已经通行的字母,遂正式确立了深蓝字母的主流地位,今天标准的24个希腊字母也正来源于此。
徐老师系统地讲述了希腊共同语的形成过程,他先从希腊自身语言的萌发讲起,继而谈到讲印欧语的族群的生活地、语言的发散以及对希腊语言的影响,最后讲到了希腊共同语的最终确立。通过徐老师的讲述,我们对希腊语有了更为明晰的认知,同时对于希腊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最后,徐老师解答了与会同学的疑问,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与认知。
作者:雷智淋 审核:曲天夫、马一舟、李依婷,李洹